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,别卡在6个月,观察“3动

来源: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《儿科学》杂志提出,若婴儿发育水平未达到吃辅食的标准,可将引入辅食的时间延后,在4~8个月之间都可以。 老一辈人常说,过去养孩子没有“辅食”这一概念,人们都是喂孩子吃母

《儿科学》杂志提出,若婴儿发育水平未达到吃辅食的标准,可将引入辅食的时间延后,在4~8个月之间都可以。

老一辈人常说,过去养孩子没有“辅食”这一概念,人们都是喂孩子吃母乳一段时间后,开始给他喝粥、吃鸡蛋糕、面条,紧接着就吃大人饭了

相比之下,如今家长对辅食倾注更多心血,不仅关注口味上的细节,对食材品质要求也极高。有些家长花高价买有机食材,也有人选自己“开荒”给娃种菜吃。

章子怡自己“种辅食”给女儿吃

二胎宝妈章子怡,不仅在工作时很认真,养娃也一点不马虎。她不像某些明星一样注重孩子的外在,而是在生活上有着极致追求。

她在生下女儿醒醒后,曾在家“开荒”为宝贝打造专属小菜园,食材种类丰富,想吃什么就摘什么,更主要的是不用担心农药残留。

醒醒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扁豆,既美味又健康,在当时还引来许多宝妈宝爸跟风“种辅食”。

不过,想要种好瓜果蔬菜并不容易,如今有机食材随处能买到,家长在食材以外关注更多喂养细节,也能让宝宝吃得健康。

要给宝宝吃好辅食,首先要在合适的时间开始吃辅食,这一点家长太容易忽略。

添加辅食过早过晚都有不利影响

通常来讲,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比较合适,不能早于4个月、不能晚于8个月,否则会给宝宝带来伤害。

过早添加辅食,宝宝的肠胃功能和吞咽功能发育尚未完善,固体食物容易卡在喉咙,且难以被消化和吸收,给身体带来负担。

晚于8个月还没添加辅食,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,就算每天喝很多母乳和奶粉,身体所需营养也跟不上,同样会耽误宝宝身体发育。

别卡在6个月添加辅食,观察“3动1值”更准确

家长不必在宝宝6个月的第一天就急着添加辅食,仔细观察宝宝身体给出的信号,找到更合适的时机。

1)观察宝宝的手怎样动

想让宝宝吃辅食,首先是确保他对辅食感兴趣。大多数宝宝在5个月左右会表现出对大人食物的强烈好奇心,看到好吃的就伸手去抓然后送到嘴巴里,这是宝贝发出的吃辅食的信号之一。

如果刚进入6个月,宝宝确实对辅食没什么兴趣,家长不妨再给宝宝一段时间去适应。

2)观察宝宝的舌头怎样动

有过养娃经验的家长会发现,小婴儿在吃辅食之前有自我保护机制。

小糖果1个多月时,姐姐带着孩子来看我。当时我们几个大人在客厅聊天,外甥女跑进卧室想和糖果玩,我余光看到外甥女往糖果的嘴巴里塞饼干,赶忙走过去想制止,结果发现小糖果已经用舌头把嘴巴里的饼干全都顶出来了。

小婴儿出生后自带“挺舌反射”,保护自己在不适合吃辅食时,没有异物进到嘴巴里。当宝宝挺舌反应消失时,就代表他正在为吃辅食做准备。

3)观察宝宝的脖子怎样动

吃辅食不比喝奶,保持上身直立进食为最佳状态,因此,宝宝的脖子能够完全支撑其头部很重要。

许多宝宝在6个月还没学会独立坐,但只要能做到靠在家长怀里时头部直立,也是可以喂辅食的。

4)观察“发育值”

不同月龄宝宝的发育值有标准范围,添加辅食的时间可以适当延后,但发现宝宝在6个月后的身高和体重始终偏低,母乳再足也要开始添加辅食了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xse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8/702.html



上一篇:我国中西部学龄期儿童先心病患病情况如何?复
下一篇:哈尔滨市“出生一件事”升级至2.0版 5个社区启动

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投稿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