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新生儿科杂志毕业论文答辩稿(有关新生儿的论(3)

来源: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当时我脱口而出一句不太恰当的话:“屁股后作揖”,我的意思是刚刚不让我去,妈妈已经走远了,又让我去哩,怎么去呀? 后来我反复推敲,觉得我真的

当时我脱口而出一句不太恰当的话:“屁股后作揖”,我的意思是刚刚不让我去,妈妈已经走远了,又让我去哩,怎么去呀?

后来我反复推敲,觉得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。

那是奶奶的口头禅,奶奶经常那样说她的一个堂嫂。现在想来应该是“事后诸葛亮”的意思吧!

谁知道奶奶竟然大发雷霆,嚎啕大哭,曾祖母劝她说,我一个小孩子不懂啥意思。

那年我应该八岁。至此我再没提过跟母亲去任何地方。我知道奶奶不喜欢,虽然看起来她们关系很好。

六岁以前跟母亲去过一次外婆家,也是今生唯一的一次。也是我与母亲唯一的一次一块儿外出。

十二岁那年,我竞赛考了全乡第一,免试进了乡里的重点初中,全乡六十多个村,十八个小学。

奶奶告诉我,我父亲说我穿的不好,丢的是他的人。我随口答音:“谁能穿啥?就算丢人也是丢爷爷的人。”,当时奶奶还夸了我。而且我真的没有觉得穿的很重要,就没有这个意识。

几年后,我一直怀疑父亲到底说没说那句话,我隐隐觉得那是奶奶的圈套。

奶奶随即转述给了父亲。

第二天晚上,忙了一天的父亲,当着爷爷奶奶的面,狠狠地训斥我一顿。期间,我一直低头不语。

大意是我是他的女儿,虽然不一起吃饭,生活,但在外面,村里人提起我,都是说我是父亲的闺女,没有人说我是爷爷的孙女。

对,父亲说的没错,因为父亲是我们小学的老师,在办公室聊天,肯定会对父亲说:“你那个学生”,绝对不会说我是某某的孙女。

那是父亲第一次出现在我生命里,虽然那么多年天天见面。

那晚,我突然感觉到孤单,在这个世界上我无依无靠。

所有的爱,都裹上了一层层纱。

我又度过了两年平淡幸福的时光。

每个周末奶奶都是笑眯眯的一如既往地叨叨,“你可算回来了,看看垃圾都把奶奶埋住了,但等着你回来收拾嘞!地里绿豆指不定爆了成啥样了,但等着你回来摘呢……”

虽然很累,虽然一刻不得闲,虽然作业只能到学校赶,但依然很幸福。

初二秋天,爷爷骑车掉入一人深的路沟,颈椎骨折。整整一个冬天,一间十平米小东屋放了三个床,奶奶一个,爷爷一个,我的一个,我只是周末回家,住一晚。

因小儿症而残疾的叔叔烧火,左手因摔骨折而多年伸不直的九十一岁曾祖母做饭,每天给爷爷端一碗,给奶奶端一碗。

那年冬至是星期四,没有买肉,曾祖母做了白萝卜粉条饺子,还留了半盆馅。我挖着吃了几口,特别好吃。

我是星期六下午到家的,星期天下午走。星期天上午,奶奶让我和面包饺子。

我刚刚舀了一碗,我特别爱吃饺子,每次都吃两小碗。厨房离奶奶房间二十米,我来来回回跑了一百二十米。

叔叔在厨房灶台吃,一大碗吃完,就把锅里的饺子和汤盛到盆子里,当着我的面泼到粪坑上面,白花花足足二十个饺子。真憋心!奶奶曾经不止一次这样评价叔叔。

二十五岁的叔叔平常都是吃两大碗饭,可口的比如饺子、蒸面条都吃三大碗。

曾祖母我们四个的是小碗。

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藏起来一碗,但我知道他不忿。也许他连着吃了四天吃腻了,也许他不想让我吃,就嫌我包的多了,也许他嫌我上学花钱了,也许……

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,隐隐觉得我是那么多余,我没有家。

一个残疾,一个人人口中的,一个除了烧锅,什么用也没有的,都能用这样恶劣的欺负我。

我是为了吃吗?后来想过,或许吧,因为我真的很饿! 可当时真的没感觉到饿,我真的只是心疼可惜那些东西,家里什么都没有养,只能被人家的鸡吃了去。

奶奶从小耳提面命说家里多么艰苦,爷爷太辛苦。贫穷,节俭在我心里早已根深蒂固。

每个星期,曾祖母会给我蒸馒头,但都是掺了很多玉米面的又酸又小的,走时带十六个一竹篮,星期天晚上那顿不吃。半瓶酱,一顿一个,往往周五就开始饿肚子。

骑自行车,因为爷爷躺在床上骑不了车了。之前都是步行,十五里左右,好在回家时篮子是空的。

有一次馍筐里有胡萝卜丝馍卷,我刚扣下来一口放嘴里,甜香,奶奶说,没有菜,那是给爷爷做的,我又拿起半个凉馒头。

有一次奶奶给姑姑说,一扎没有四指近,差一点都不一样,曾祖母平时蒸馒头又大又软,也不酸,玉米面掺的还少,我一回家拿馍,就给我蒸一篮子小酸玉米面多的馍。

从小到大口口声声挂嘴边说最疼爱我的奶奶,又何尝不是如此!

文章来源: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xse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721.html



上一篇:生二胎的时候一定要体验下顺产
下一篇:新生儿科杂志学术期刊(儿科护理期刊)

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投稿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