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【世界早产儿日特别节目】有爱,有未来,呵护(3)

来源: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2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问题十二:徐主任,您不仅是咱们郑大三附院的新生儿科主任儿内科主任,同时也兼任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的负责人,在新生儿以及早产儿的救治方

  问题十二:徐主任,您不仅是咱们郑大三附院的新生儿科主任儿内科主任,同时也兼任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的负责人,在新生儿以及早产儿的救治方面,咱们科室以及咱们这个网络都有哪些联动保障优势?

  问题十三:据了解,徐主任,您还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质量控制中心主任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河南省高层次人才,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新生儿复苏项目国家级师资,您在新生儿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,在您看来,未来新生儿科想要更好地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,还需要有哪些提升?

  问题十四:节目的最后,在世界早产儿日来临之际,各位老师,咱们有什么需要表达和叮嘱的吗?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说一下!

  本期嘉宾:

  徐发林: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。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质量控制中心主任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河南省高层次人才,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新生儿复苏项目国家级师资。

  学术兼职: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,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早产儿管理分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,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,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新生儿学组组长,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。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特约编委、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》编委、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编委、《发育医学电子杂志》编委、《国外儿科学杂志》通讯编委。

  吉玲:主任医师,医学硕士,硕士生导师。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。

  学术兼职:中华围产医学会河南省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神经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常务委员,河南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,国家新生儿窒息复苏省级资质专家,河南省新生儿死亡评审省级专家组成员。

  尚利宏:主任医师, 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二科主任。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进修学习,擅长各种危重新生儿的救治,长期从事早产儿营养指导、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高危新生儿的随访工作。

  学术兼职: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早产儿管理分会常委、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、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。

  董慧芳:医学硕士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(NICU)主任。从事新生儿专业十余年,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和极早/超早早产儿等危重患儿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参加郑州大学本科生和留学生《儿科学》教学多年,曾获得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、河南省医学精品课程一等奖。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,参与著书1部,获得多项省厅级科技进步成果奖。2019年至英国曼彻斯特皇家博尔顿医院交流学习。

  学术兼职: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,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等。

  王玲:副主任护师,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总护士长

  学术兼职:任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,新生儿学组委员,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;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护理与护理管理学组委员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乳喂养学组常委、袋鼠式护理学组委员。河南省医院等级评审专家,河南省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七、第八届主任委员,河南省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分会委员,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省级师资,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网络专家委员会委员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xse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1/583.html



上一篇:表彰优秀儿科医师!中山举办大湾区基层儿科呼
下一篇:产科、麻醉科、新生儿科强强联动,确保320斤孕

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投稿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部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华新生儿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